安全案例

安全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案例 >> 正文

花1元钱就能找到爱情?脱单盲盒靠谱吗

发布日期:2021-12-13    来源: 法制日报    点击:

只需要付费1元,就可以抽取一个联系方式,或者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存入“库”中,等待“有缘人”抽取——这是近期风靡的脱单盲盒的“玩法”。

自今年7月中下旬,一名长沙大学生开设“月老办事处”地摊后,脱单盲盒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除了摆摊外,一些城市还出现了售卖脱单盲盒的“脱单便利店”,更常见的是线上的脱单盲盒小程序、公众号、App、网店等,并形成产业链,在社交平台上招揽代理商。

这样的脱单盲盒靠谱吗?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脱单盲盒“暗坑”不少,要么盲盒内的联系方式是假的,“查无此人”;要么建立联系后被对方骚扰甚至掉入色情或诈骗陷阱。而随着脱单盲盒越来越火爆,一些商家嗅到商机,利用年轻人的交友需求引流变现,存在泄露、售卖个人信息的风险。

脱单盲盒风靡一时

真实信息难以保障

脱单盲盒最初以摆摊形式出现,大多设在商场、夜市、学校等人流较多的地方,且设备和玩法都很简单:1张桌子,分别贴有“男”“女”字样的两个盒子,花1元钱可以拿走1个别人的联系方式,也可以放入自己的联系方式。

在天津,有摊贩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有300多人来存取信息。

随后,售卖脱单盲盒的“脱单便利店”在北京、天津、广州、重庆、济南等地纷纷出现,盲盒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价格不等,店内工作人员会按照生日、星座等进行分类排列。

近日,记者在天津市和平区一家“脱单便利店”看到,这里的脱单盲盒被做成瓶子状,摆放在一面“脱单墙”的格子间内。瓶子外部贴着生日、生活城市、理想型信息等标签,白色代表男生,粉色代表女生,再根据星座和关键词进行分类摆放。工作人员介绍,入店前需要支付49.9元,包括门票和一个瓶子的费用,入店后可在瓶中投入自己的信息并从墙上拿走一个装有他人信息的瓶子,可以拆开看但不能带走。

记者统计发现,每个格子间内存放的脱单瓶有近400个,所有格子间的瓶子加起来多达数千个,以“90后”“00后”居多,上架时间多为11月中上旬。

“00后”女大学生卫薇(化名)正在店内挑选盲盒,她的选择标准是星座匹配度。来来回回挑了10分钟后,她看中了一个瓶子,打开后,对方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职业、择偶标准等信息被密密麻麻地写在一张纸上。卫薇告诉记者,感觉对方比较用心,她打算先加好友聊聊看。

除了线下的“脱单小摊”“脱单便利店”外,线上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脱单小程序、公众号、App和网店,颇受年轻人青睐。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通过盲盒脱单的成功率并不高,甚至很多人都卡在了第一步——信息的真实性。

据一位盲盒交友摊贩介绍,一些人存的信息可能是别人的,也可能是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信息,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很难核实。

来自安徽宿州的李琳(化名)前不久通过脱单小程序抽取了一个男士盲盒,对方在留言栏内注明自己是“阳光帅气的25岁男生”。结果李琳联系对方后发现,他是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性,且言语轻佻,吓得她赶紧删除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小程序后台难道不审核这些盲盒信息吗?”李琳有点不解。

记者试用了7个脱单盲盒小程序、5个脱单盲盒App发现,只有1个平台的客服会在用户存纸条时提醒:禁止发布涉色情、暴力之类的信息,并且会有人工审核,违反者直接进“黑名单”,抽到这类信息的用户凭截图可以退还费用。其他11个平台均未进行相关提醒。

嗅到商机引流变现

层层盈利类似传销

单身男女想要的“邂逅爱情”,成了商家眼中的“风口生意”,引流变现是他们生财的方式之一。

有的小程序打着脱单幌子,让用户去刷流量。一款名为“月老办事处”的小程序声称,用户可以在看完一段广告后免费存或取一张含有他人联系方式的纸条。记者尝试多次后发现,每次得到的联系方式经搜索后都显示用户不存在,并且即使打开小程序看完广告后,要想存取信息还需要再看一次广告。

还有的商家通过“拉人头”的模式层层盈利。记者注意到,脱单盲盒小程序已经出现许多不同版本,并通过社交平台广泛招募代理,“赚钱很快”“推广即分佣”等,成为他们的广告语。

一款脱单盲盒小程序的推广人员介绍,开通“红娘”的价格一般是9.9元至39.9元,加盟后可以用自己的二维码进行摆摊赚钱。

为了解具体运作方法,记者花19.9元开通了上述这款小程序的“红娘”,并联系客服加入代理群。

入群后,记者收到的第一条公告就是:“截至××日××时,还是0代理的将被取消代理资格并清理出群,我们需要的是一起赚钱的人,而不是觉得挂着‘红娘’好看的人。”

随后,有工作人员在群里介绍如何推广取得收益。

“如果用户扫的是你的推广二维码,支付一笔订单你抽取一半;如果别人用你的二维码开通‘红娘’,你可以抽取开通费用的一半,他的客户消费你可以抽取20%。简单来说,开通红娘的费用是19.9元,有人花1元钱抽盲盒,你可以赚0.5元;如果你再推广别人成为‘红娘’,就可以赚9.95元,而这个人的客户每次存取纸条时你可以赚0.2元。”工作人员说,如果想要一直有高收入,就要不断进行推广,有人一天能够发展几十位“红娘”下线,日赚200多元;也有人到了截止日期仍未发展一位下线,最后被踢出群。

记者开通“红娘”后,一天时间内有一人通过记者的二维码开通了“红娘”,还有20多位用户存取盲盒。

见记者的“推广能力还不错”,工作人员称,后续他们研发的小程序、公众号、网站等,都可以让记者带着群里的人继续赚钱。

而对于商家来说,还有一种更“高级”的赚钱方式,即建立脱单盲盒平台,如软件开发、App开发、网站搭建、店铺加盟等。记者了解到,开线下精品店需要的服务费用一般是5万元至7万元,拓展店的价格可能高达10万元。也有的商家将盲盒业务进行拓展,提供个性化的相亲活动,收取高额服务费。

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任超看来,脱单盲盒中“拉人头”层层盈利的模式,像极了传销,也类似于微商的分销。“现实中,有许多人通过盲盒中的联系方式,联系到的人多半是微商。脱单盲盒是分销产品,性质与传销仅一线之隔,一不小心就容易踏上违法犯罪道路。”

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加强审核刻不容缓

脱单盲盒的出现增大了单身男女相互认识的概率,但背后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记者通过天眼查搜索发现,有些“脱单便利店”的经营范围并不包括开展交友服务、组织交友活动等,超范围经营问题比较普遍。有些小程序、App的认证公司也是如此,其备案的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互联网数据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一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等,并不包括盲盒相关服务。

在一款名为“盲盒交友”的App上,记者发现虽然该软件名称带有“盲盒”,但登录进去后,系统会按照位置远近直接推送他人信息。记者下载后两天时间内就收到了10多条信息,大多涉及借款、色情服务等违法内容。多人直接在App上发布带有诱惑性的图片或联系方式,并使用“一回八章,两回十五章”等色情服务暗语。

据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桃沟派出所民警杨俊楠介绍,根据以往办案经验,这类玩法一般会让参与者提供个人照片、简介、联系方式等,可能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而且很难保证商家不会将这类信息挪作他用。这些小程序在技术层面也很难确保数据储存安全,存在信息数据被盗取的风险。同时,消费者也容易被人利用,掉入“杀猪盘”、电信诈骗陷阱。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脱单便利店”还是线上的脱单小程序、公众号、App和网店,实际上都有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性质。尽管基本遵循了“取得个人同意”后收集个人信息,但个人信息处理不仅包括收集,还包括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尤其是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他们认为,脱单盲盒的个人信息提供方和被提供方都应当有必要的审核,防止衍生网络诈骗、侵犯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辉提出,要警惕商家换个名头继续经营的行为,平台在审核的时候不应当仅仅就店名进行审核,还要对其实质性内容加强审核。经营脱单盲盒的商家务必遵守平台规则,不要以投机取巧的方式躲避审核,避免风险发生,并且商家收集到个人信息后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除了按照规则提供外,不得向其他任何人提供收集到的个人信息。

“目前来看,脱单盲盒是一种新兴事物,面对其带来的诸多潜在风险,相关职能部门对其可能出现泄露、售卖大量个人隐私信息、数据的行为,应在技术层面和平台规则层面予以约束。”任超说,经营脱单盲盒的商家则要探索出一条合法合规的发展路子,这样才不会让脱单盲盒昙花一现,成了一时“玩物”。

对于具有交友需求的年轻人来说,杨俊楠提醒,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在交友过程中,一定不要随意出示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骚扰和诈骗。

“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区等各级组织也可以增加一些多形式、高趣味、强互动的线下活动,以满足当前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可靠放心的渠道多了,自然就减少了此类‘盲盒式’社交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任超说。